登录 | 注册
中华黄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黄氏论坛 >> 姓氏人物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宋大理寺丞黄通 已阅:2604 / 回复:0(楼主)

宋大理寺丞黄通

    黄通、字介夫,俗名黄德通,世居邵武军永城县和坪里北胜堡官坊圩,即现邵武和平镇坎头村。为黄峭之后裔。
    黄通幼年在和坪书院就读,后入邵武军学就读,学业一直为学子佼佼者,登嘉礻右 二年(公元1057年)进士第。
    登第后,先就任江西饶州(现鄱阳县)浮梁县主薄,后任澧县知县。黄通身长八尺,风韵潇洒,众传为异人。更为突出的是黄通文章诗词很出名,如有人写《元霄灯诗》曰:“谁将万斗金莲子,撒向皇都一夜开”。黄通还觉得不够壮丽,把元霄灯诗改成:“秦楼十二玉楼横,紫府千门夜不扃。疑是嫦娥弄春色、彩云移下一天星,”雄俊远比前诗出色。因为黄通的长相好,又加上诗文出名,人们都认为,他肯定是一个富贵之人。正当黄通在江西浮梁县任主薄时,当代大儒,名声遐迩的范仲淹,因被贬谪,从天章阁侍制被贬到饶州(现江西鄱阳)任知州,正好是黄通的顶头上司。范仲淹通晓六经,特别通晓《易》经,黄通对《易》也颇有研究,上天给他送来一位好老师。从此,黄通就拜在范仲淹门下,学习范仲淹的为人处事。当范仲淹后来的《岳阳楼记》行世之后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儒家经典名句被广泛传播后,范仲淹的名字更加被人们传颂。黄通始终跟随范仲淹,自然也就成了范仲淹的门人。后来范仲淹又知延安府。他和韩琦两位名臣,向朝廷建议,在泾州开设帅府,协同几州军民,联合对付西夏入侵,得到朝廷允许。在泾州开设帅府时,范仲淹又把黄通调去当府僚。后来范仲淹任宰相,韩琦任副宰相时,俩人又联合推荐黄通为大理寺丞,即大理寺的第三把手,从地方官升为朝廷官。
    范仲淹与黄通同朝为官,是在北宋宋仁宗后期。宋朝到了宋仁宗这一代,已从开始的上升时期走向衰退,其表现是朝内官僚机构重叠,各种荫官越来越多,有的官宦后代还没出生,就有荫官的爵位等在那里,刚一出生,就是什么郎,什么仕的,官员冗滥,官场腐败,激发了国内的许多矛盾,全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西夏、契丹又不断侵地。加上朝廷在用人上频频失误,官员不是按阶递升,有的全凭皇帝好恶办事,使一些不法之徒,歪门得官把持朝政,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。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官员,多次提出以整顿吏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,但又迟迟未被实施,到了仁宗后期,宋仁宋才在1043年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,即宰相。范仲淹在杜衍,富弼,韩琦、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,提出了十项内容的“庆历新政”,黄通自然支持这一改革。但朝中反对派,特别是吕夷简等大臣,攻击范仲淹在朝中专权和私结朋党。宋仁宗又动摇起来,1044年,范仲淹就被排挤出朝廷,杜衍、富弼、韩琦、欧阳修也先后被罢官,黄通虽未被罢免,但也被划进党派之中。1069年,王安石又主持了变法,1085年又被中止,自从变法开始,朝廷中变法派和反对变法派的斗争,变成党派斗争。黄通跟着沉浮,大理寺的事也越来越加难做。今天罢的明天升,明天升的后天罢,论罪论律变成游戏。这样几经沉浮的黄通,厌恶官宦生活,后来要求弃官乞祠俸,回家养老。但也有人说,黄通是跟随范仲淹,坚持范仲淹的观点,认为“朝廷平日不讲究武备,敌军来时,却一味责令州官以死殉职,这是不对的,”对一些未能坚守的州县官未被判处死刑,而被反对派弹劾而落职。
    黄通长期与范仲淹、欧阳修这些文人交往,回到故里,埋头研究起《易》经来。他通过老师范仲淹的指点,先后写成了《易义》一卷,《易集》三卷。他是邵武人研究易书最深刻的一位文人,后邑人也称其为“黄易通”、“黄德通”。后来的南宋宰相李纲,礼部尚书任希夷,翰林院学士、中大夫朱震等几位邵武的大官退职后,也都与黄通一样,研究起周易来。黄通的这两本易书,据说对后人研究周易,有很高的学术价值,邵武洪墩人,也是大儒何兑、何镐父子,对黄通的两本易书,评价很高,其父子后来也写了《易集传》、《易说》等书。
由于黄通的两本易书在邵武等地流传,近水楼台先得月,人们对周易的研究,成为邵武的特有文化之一。自黄通后,除了以上几位宋朝人研究周易外,从元到清,邵武的文人拜读黄通的两本易书不断,先后有元朝诗人黄镇成,写了《周易通义》、李纲的后裔,元隐士李学逊,写了《易精解》,明朝进士沙米荣写了《易说》,清朝戊戌进士黄利通写了《周易解》,清朝人张文瑾写了《周易传解》。黄通的名声因此得到张扬。
    后人评论说,黄通在官场是个大起大落人,而在经术研究上,却是一个越来越香之人。所以,邵武人不论黄通在官场上有那些政绩,也不去计较其官场上的是非功过。但却承认他研究周易时,有所建树,把他列为乡贤以礼。其子三人:仲成、仲贤、仲康皆成才。


作者:219.134.238.* (2007/2/5 16:23:35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0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10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黄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566.4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黄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